第46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046章
隨著秋收臨近, 尤其有些早熟的作物已經開始陸續收獲了,這段時日以來, 村裏人幾乎都在地裏頭忙活, 幹的活兒多了, 胃口自然也就大了。偏上河村屬於這一帶比較窮的村子, 多半人就算是正秋收那幾日, 也一樣舍不得吃好的,其實也不是舍不得,而是真沒有。
冷不丁,俞家突然來了這麽一出, 且又不是傳統的壽宴、喜宴,但凡得了消息的人都蜂擁而至。多半人還是會搭把手幹點兒活的,可說真的, 俞家就算本身人口不多, 可親眷真不算少,不過就是辦個酒,哪兒就有那麽多活兒可幹了?
活兒沒多少, 人倒是來了不少, 其中起碼有一半是平日裏跟俞家沒啥來往的人家, 偏家裏碰上這麽大的喜事兒,又不好把人往外頭轟, 以至於等到開席了,每一桌都擠得滿滿當當的,還有人索性不坐了, 端著從自家拿來的大海碗,站在旁邊等著開吃。
那就……開席唄!
都到了這份上,俞母已經徹底無話可說了,橫豎都這般了,她還能如何?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大幫子的人在自家院裏院外狼吞虎咽、大快朵頤。
憑良心說,俞家這次辦酒真的已經算是極為客氣的了,可再客氣也架不住來的客人多呢!
就拿上回俞家老二定親那次來說,一桌子也就坐個十人左右,可這回每一桌連坐的帶站的,起碼也有十七八號人。就這樣,俞承嗣還頗覺得羞愧,自認家裏沒盡到主人家的義務,竟是叫客人們站著用餐。可要俞母說,誰家也不可能準備那麽多的桌椅板凳,要是他們早些過來,回頭再去借點兒倒也成,偏好些人是臨近午飯才聽人提起這事兒,隨手抓一把蔥蒜就急匆匆的趕來吃飯,自然就沒個座兒了。
等一開席,飯菜剛端上來,甚至於還不曾放穩當了,甭管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,所有人都將筷子伸了過來,還都是那種一筷子平平的伸過去,直接將肉啊菜啊都串在筷子上,一下子就挾走了好多。
等盤兒盆兒放穩了,那裏頭也就只剩下了點兒清湯寡水。
俞母:………………
她已經徹底絕望了,也沒尋座兒坐下,而是木然的看著這院裏院外的人群,簡直就是如喪考妣,全靠一股心力支撐著才沒能當著眾人的面倒下去。
因著來客中,有一半都是跟俞家沒啥關系的,剩下的一半裏頭,也有很多交情一般的。所以,等吃好喝好之後,人家也就都各自散去了。想趕場子的,這會兒不過才晌午,還能趕個晚集,想去地裏頭瞅瞅的,正好今個兒天氣不錯,正晌午都不怎麽曬,去地頭轉一圈消消食,回家還能歇個午覺。
於是,就跟退潮似的,眨眼功夫去了一多半人,倒也各家都留了一兩個幹活麻利的女眷,幫著收拾殘局。不過,其實也沒啥殘局好收拾的,桌上的盤兒盆兒都是幹幹凈凈的,連湯汁都被人用饅頭蘸了一遍,半點兒油水都不剩。
餘下的,無非就是將桌椅板凳歸還給各家,再就是洗碗碟了。
俞大伯娘招呼其他村人幫著將桌椅板凳給還了,自個兒則帶著幾個兒媳婦兒將碗筷等等都歸攏在一起,就在俞家院子角落裏的井邊洗了起來,還不忘將洗碗水拎回自家餵豬。畢竟就算吃得再幹凈,多少還是有些油水的,人不吃,這不是還有豬嗎?
等一切都收拾利索了,客人們也都離開了俞家,俞母才發覺自己啥都沒吃。的確,她是沒幹多少活兒,可都揪了這半天心了,還陪著說了不少的話,那叫一個口幹舌燥。剛打算進竈間去瞧瞧還有啥剩下的,隨便糊弄一口,就被俞承嗣拉到了一邊說話。
“阿娘,我瞅著家裏也沒啥事兒了,正好今個兒天氣不錯,索性待會兒我就回鎮上了。到時候還要給先生送一份謝師禮,請同窗好友小聚一番,再就是我未過門媳婦兒那頭,她爹和叔叔伯伯、哥哥弟弟都是念書的,保不準還得特地登門拜訪一下。我也知曉馬上就到秋收了,家裏忙活走不開,這些事兒我自個兒來應付,阿娘您多給我些錢就成了。”
俞承嗣說的倒是句句在理,可這些話聽在俞母耳裏,不亞於再度在她心頭割了一刀。
咋又要錢呢?錢錢錢,都管她要錢,她福都沒享,錢……罷了,好歹這是她最心愛最看重的長子,給吧。
沒奈何,俞母只得從屋裏拿了錢交給俞承嗣,又目送他背著書奩離開了家門,她整個人都如同被抽空了精氣神一般,也懶得去竈間尋摸吃食了,只想立刻回屋躺會兒歇口氣緩個神兒。
可惜,就這麽點兒可憐的心願,都沒能滿足她。
這才剛進屋呢,俞母連鞋都還沒脫,小閨女秋娘就慌慌張張的沖了進來:“阿娘!”
“窮叫喚啥呢?我累了多半天,還不能叫我歇會兒?”
秋娘見她娘面色不好,本來已經將到了嘴邊的話給咽下去了,猶豫了一下後,還是忍不住再度開了口:“阿娘,竈間那頭……大伯娘把所有的油都用光了,還有咱們缸子裏的米面啥的,都沒了。我、我……”
“啥?!”
俞母再也歇不住了,三步並作兩步的往竈間趕。
鄉下地頭的竈間都比較大,因著習慣了堆放各種雜物。俞家自然也不例外。除了竈間角落裏堆的柴禾明顯的少了一半外,其他的東西乍一看是沒啥變化,可仔細一瞅卻是不得了了。
一大一小兩個缸子,大的裝了米,小的放了精細白面,原本都有九分滿,如今卻已經見了底。竈臺邊上的兩個油罐子,裝的都是豬油,去年年關俞家殺豬時,特地留的肥肉煉成的豬油,一個罐子就是三十斤重,兩罐就是六十斤,全家一年的量。雖說其中那個已經開封的,本身也沒剩幾斤油了,可另外一個原本是滿滿當當的,這會兒一樣見了底。
還有粗鹽、醬料、生姜、蔥蒜……
反正竈間就沒一樣還能吃的了,看來看去,也就柴禾還剩下了一半,旁的竟是都空了,包括今個兒客人們捎帶來的新鮮蔬菜瓜果還有米面雞蛋啥的,全沒了。
“這、這是……咱家這是遭了蝗災喲!!”
俞母欲哭無淚。
若問莊稼人最怕什麽?不是旱災也不是水患,而是最最可怕的蝗災。要知道,甭管是什麽災害,多少還是能留下點兒東西的,唯獨只有蝗災,別說吃食了,怕是連一棵全須全尾的草都尋不出來。不然,怎會有蝗蟲過境寸草不生這種說法呢?
好在小青山一帶還從未發生過蝗災,起碼近一兩百年裏是沒聽說過的。偏生今個兒,俞母真真切切的體會了一把絕望的感覺。
然而,這還不是最慘的,半月之後,秋收到了,因著俞家元氣大傷,今年索性也就不雇短工了,而是家裏人親自下地收割。當然,俞承嗣和秋娘仍是不需要下地的,前者壓根就沒回村,後者要在家裏煮豬食餵豬餵雞、生火做飯,還得去田裏送吃食和涼茶。
下地幹活的主要勞動力還是俞家老二和老三,幾乎十有**都是他們倆兄弟幹的。俞父身子骨不好,可還是堅持能幹多少就幹多少,俞母則趕著牛車運糧食去壩上曬幹。
秋收比春耕苦多了,這才沒兩日,俞母已經累得整個人黑瘦了一圈。
正好運完一車後,她靠在牛車上略歇了會兒,卻聽到一旁兩個婆娘在說閑話。
“……哎喲那個馮家,可了不得了的,那席面,碗碗都是葷菜,一筷子下去你就挾不到一口菜,全是肥得流油的大肉啊!就這,還是給下苦力人吃的!”
“我也聽說了,人家馮家宰了兩頭大肥豬呢,桌上就沒一個湊數的小菜,擺上流水席,村裏隨便吃!不夠的,再添啊!”
“就是!瞧瞧人家多客氣,咱們村那俞家呢?還出了個秀才公呢,席面上的肉一半是外嫁女帶回來的,不過就是殺了幾只雞,可把貴順那婆娘給心疼的。那臉色,一點兒都看不出來是家裏辦喜事兒了,就跟死了爹娘一樣!”
“哈哈哈哈哈,你這嘴損得喲……”
倆婆娘還在那頭叨叨的說著,偏壩上本就大,這會兒又都堆滿了糧食,俞母個頭不高,又是歪在牛車上的,對方瞧不見她,她其實也一樣瞧不到人,可架不住那陣陣編排聲兒可勁兒的往她耳朵裏鉆啊!
有心出去辯解兩句,可俞母只覺得這心裏又是累又是疼的,楞是半晌都沒起身,反而那倆婆娘幹完手頭上的活兒,又往田裏去了,她索性也不起身了,捂著心口靠在牛車上喘氣。
是她太小氣了嗎?馮家那是百多畝良田啊,他們俞家統共也就這麽十來畝薄田,也就是在上河村這一畝三分地上還算是個體面人家,擱在下河村算個啥!
別看兩個村子名字差不多,離得也不怎麽遠,可事實上差別大了去了。
上河村位於小青山的山腳下,村子有一多半地方都是出產微薄的旱地,少有的水田其實也並不算肥沃。人家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可他們這兒,除了砍柴拾柴比下河村方便一些外,旁的真沒啥好的。尤其小青山上多是野獸,有本事進山打獵的,整個村子也尋不出兩個來,反而因為出產不佳,少有富戶。
整個村子不多的水田,也就俞家占了五畝,裏正家有二十來畝,還有幾戶人家湊一起也就那麽三五畝地。
可下河村就不同了,多半地方都是肥沃的水田,起碼也有兩三百畝,反而旱地少得很。更叫上河村嫉妒的是,明明兩個村子相距不遠,每年都是下河村先秋收,當然提前的日子最多也就那麽三五天的,可架不住人家有錢,年年都是雇人收割的,自家人也就做個飯送個茶啥的,就是最窮的人家,日子也沒比俞家差多少。
其實,俞家原本是能過得很好的,可誰讓他們家供養了一個讀書人呢?下河村好些人家興許並不如俞家那般富裕,可論起來,日子過得還真就不比俞家差。
只能說,人各有命,想開點兒就好了。
可惜,俞母明顯是想不開的。尤其一想到馮家那獨一個閨女原本可以說給自家二小子的,偏生那親事沒成,如今尋的這個,本身當然也不差,她再怎麽偏心眼兒,也不至於故意去禍害自個兒的親生兒子。可有馮家閨女珠玉在前,她還真就看不上自家未過門的二兒媳婦兒。
唉,等秋收之後,家裏還有兩場喜事兒要辦,一樁樁一件件,哪樣不需要花錢了?只怕就今年的精細糧食是丁點兒都別想留下來了。
再有就是,自家老三的親事恐怕還得再往後拖一拖了,起碼再拖個一兩年,等家裏緩過氣來再說吧。實在要是不成的話,就拿秋娘去換一門親,怎麽著也能省下來好幾貫錢的定禮、聘禮。
俞母邊歇邊細細盤算著,看看哪裏還能再省點兒錢,哪裏又能再摳點兒錢出來。大兒子那頭是不能省的,偏其他地方能省的又不多,盤算來盤算去的,除了讓腦仁一抽一抽的疼外,旁的啥好主意都沒。
犯愁的人還不止俞母,還有遠在深山裏的俞小滿。她愁的是該給自家二哥送點兒啥禮好呢?依著小青山一帶的習俗,身為妹子甭管是送肉還是送蛋,都是既妥當又體面的。
然而,她不想送吃食。
嗤,真要是送了,還不定便宜了誰呢!
作者有話要說:
不知道為啥,今天老打不開後臺,先更一章,等下12點還有一章。
本章4k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隨著秋收臨近, 尤其有些早熟的作物已經開始陸續收獲了,這段時日以來, 村裏人幾乎都在地裏頭忙活, 幹的活兒多了, 胃口自然也就大了。偏上河村屬於這一帶比較窮的村子, 多半人就算是正秋收那幾日, 也一樣舍不得吃好的,其實也不是舍不得,而是真沒有。
冷不丁,俞家突然來了這麽一出, 且又不是傳統的壽宴、喜宴,但凡得了消息的人都蜂擁而至。多半人還是會搭把手幹點兒活的,可說真的, 俞家就算本身人口不多, 可親眷真不算少,不過就是辦個酒,哪兒就有那麽多活兒可幹了?
活兒沒多少, 人倒是來了不少, 其中起碼有一半是平日裏跟俞家沒啥來往的人家, 偏家裏碰上這麽大的喜事兒,又不好把人往外頭轟, 以至於等到開席了,每一桌都擠得滿滿當當的,還有人索性不坐了, 端著從自家拿來的大海碗,站在旁邊等著開吃。
那就……開席唄!
都到了這份上,俞母已經徹底無話可說了,橫豎都這般了,她還能如何?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大幫子的人在自家院裏院外狼吞虎咽、大快朵頤。
憑良心說,俞家這次辦酒真的已經算是極為客氣的了,可再客氣也架不住來的客人多呢!
就拿上回俞家老二定親那次來說,一桌子也就坐個十人左右,可這回每一桌連坐的帶站的,起碼也有十七八號人。就這樣,俞承嗣還頗覺得羞愧,自認家裏沒盡到主人家的義務,竟是叫客人們站著用餐。可要俞母說,誰家也不可能準備那麽多的桌椅板凳,要是他們早些過來,回頭再去借點兒倒也成,偏好些人是臨近午飯才聽人提起這事兒,隨手抓一把蔥蒜就急匆匆的趕來吃飯,自然就沒個座兒了。
等一開席,飯菜剛端上來,甚至於還不曾放穩當了,甭管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,所有人都將筷子伸了過來,還都是那種一筷子平平的伸過去,直接將肉啊菜啊都串在筷子上,一下子就挾走了好多。
等盤兒盆兒放穩了,那裏頭也就只剩下了點兒清湯寡水。
俞母:………………
她已經徹底絕望了,也沒尋座兒坐下,而是木然的看著這院裏院外的人群,簡直就是如喪考妣,全靠一股心力支撐著才沒能當著眾人的面倒下去。
因著來客中,有一半都是跟俞家沒啥關系的,剩下的一半裏頭,也有很多交情一般的。所以,等吃好喝好之後,人家也就都各自散去了。想趕場子的,這會兒不過才晌午,還能趕個晚集,想去地裏頭瞅瞅的,正好今個兒天氣不錯,正晌午都不怎麽曬,去地頭轉一圈消消食,回家還能歇個午覺。
於是,就跟退潮似的,眨眼功夫去了一多半人,倒也各家都留了一兩個幹活麻利的女眷,幫著收拾殘局。不過,其實也沒啥殘局好收拾的,桌上的盤兒盆兒都是幹幹凈凈的,連湯汁都被人用饅頭蘸了一遍,半點兒油水都不剩。
餘下的,無非就是將桌椅板凳歸還給各家,再就是洗碗碟了。
俞大伯娘招呼其他村人幫著將桌椅板凳給還了,自個兒則帶著幾個兒媳婦兒將碗筷等等都歸攏在一起,就在俞家院子角落裏的井邊洗了起來,還不忘將洗碗水拎回自家餵豬。畢竟就算吃得再幹凈,多少還是有些油水的,人不吃,這不是還有豬嗎?
等一切都收拾利索了,客人們也都離開了俞家,俞母才發覺自己啥都沒吃。的確,她是沒幹多少活兒,可都揪了這半天心了,還陪著說了不少的話,那叫一個口幹舌燥。剛打算進竈間去瞧瞧還有啥剩下的,隨便糊弄一口,就被俞承嗣拉到了一邊說話。
“阿娘,我瞅著家裏也沒啥事兒了,正好今個兒天氣不錯,索性待會兒我就回鎮上了。到時候還要給先生送一份謝師禮,請同窗好友小聚一番,再就是我未過門媳婦兒那頭,她爹和叔叔伯伯、哥哥弟弟都是念書的,保不準還得特地登門拜訪一下。我也知曉馬上就到秋收了,家裏忙活走不開,這些事兒我自個兒來應付,阿娘您多給我些錢就成了。”
俞承嗣說的倒是句句在理,可這些話聽在俞母耳裏,不亞於再度在她心頭割了一刀。
咋又要錢呢?錢錢錢,都管她要錢,她福都沒享,錢……罷了,好歹這是她最心愛最看重的長子,給吧。
沒奈何,俞母只得從屋裏拿了錢交給俞承嗣,又目送他背著書奩離開了家門,她整個人都如同被抽空了精氣神一般,也懶得去竈間尋摸吃食了,只想立刻回屋躺會兒歇口氣緩個神兒。
可惜,就這麽點兒可憐的心願,都沒能滿足她。
這才剛進屋呢,俞母連鞋都還沒脫,小閨女秋娘就慌慌張張的沖了進來:“阿娘!”
“窮叫喚啥呢?我累了多半天,還不能叫我歇會兒?”
秋娘見她娘面色不好,本來已經將到了嘴邊的話給咽下去了,猶豫了一下後,還是忍不住再度開了口:“阿娘,竈間那頭……大伯娘把所有的油都用光了,還有咱們缸子裏的米面啥的,都沒了。我、我……”
“啥?!”
俞母再也歇不住了,三步並作兩步的往竈間趕。
鄉下地頭的竈間都比較大,因著習慣了堆放各種雜物。俞家自然也不例外。除了竈間角落裏堆的柴禾明顯的少了一半外,其他的東西乍一看是沒啥變化,可仔細一瞅卻是不得了了。
一大一小兩個缸子,大的裝了米,小的放了精細白面,原本都有九分滿,如今卻已經見了底。竈臺邊上的兩個油罐子,裝的都是豬油,去年年關俞家殺豬時,特地留的肥肉煉成的豬油,一個罐子就是三十斤重,兩罐就是六十斤,全家一年的量。雖說其中那個已經開封的,本身也沒剩幾斤油了,可另外一個原本是滿滿當當的,這會兒一樣見了底。
還有粗鹽、醬料、生姜、蔥蒜……
反正竈間就沒一樣還能吃的了,看來看去,也就柴禾還剩下了一半,旁的竟是都空了,包括今個兒客人們捎帶來的新鮮蔬菜瓜果還有米面雞蛋啥的,全沒了。
“這、這是……咱家這是遭了蝗災喲!!”
俞母欲哭無淚。
若問莊稼人最怕什麽?不是旱災也不是水患,而是最最可怕的蝗災。要知道,甭管是什麽災害,多少還是能留下點兒東西的,唯獨只有蝗災,別說吃食了,怕是連一棵全須全尾的草都尋不出來。不然,怎會有蝗蟲過境寸草不生這種說法呢?
好在小青山一帶還從未發生過蝗災,起碼近一兩百年裏是沒聽說過的。偏生今個兒,俞母真真切切的體會了一把絕望的感覺。
然而,這還不是最慘的,半月之後,秋收到了,因著俞家元氣大傷,今年索性也就不雇短工了,而是家裏人親自下地收割。當然,俞承嗣和秋娘仍是不需要下地的,前者壓根就沒回村,後者要在家裏煮豬食餵豬餵雞、生火做飯,還得去田裏送吃食和涼茶。
下地幹活的主要勞動力還是俞家老二和老三,幾乎十有**都是他們倆兄弟幹的。俞父身子骨不好,可還是堅持能幹多少就幹多少,俞母則趕著牛車運糧食去壩上曬幹。
秋收比春耕苦多了,這才沒兩日,俞母已經累得整個人黑瘦了一圈。
正好運完一車後,她靠在牛車上略歇了會兒,卻聽到一旁兩個婆娘在說閑話。
“……哎喲那個馮家,可了不得了的,那席面,碗碗都是葷菜,一筷子下去你就挾不到一口菜,全是肥得流油的大肉啊!就這,還是給下苦力人吃的!”
“我也聽說了,人家馮家宰了兩頭大肥豬呢,桌上就沒一個湊數的小菜,擺上流水席,村裏隨便吃!不夠的,再添啊!”
“就是!瞧瞧人家多客氣,咱們村那俞家呢?還出了個秀才公呢,席面上的肉一半是外嫁女帶回來的,不過就是殺了幾只雞,可把貴順那婆娘給心疼的。那臉色,一點兒都看不出來是家裏辦喜事兒了,就跟死了爹娘一樣!”
“哈哈哈哈哈,你這嘴損得喲……”
倆婆娘還在那頭叨叨的說著,偏壩上本就大,這會兒又都堆滿了糧食,俞母個頭不高,又是歪在牛車上的,對方瞧不見她,她其實也一樣瞧不到人,可架不住那陣陣編排聲兒可勁兒的往她耳朵裏鉆啊!
有心出去辯解兩句,可俞母只覺得這心裏又是累又是疼的,楞是半晌都沒起身,反而那倆婆娘幹完手頭上的活兒,又往田裏去了,她索性也不起身了,捂著心口靠在牛車上喘氣。
是她太小氣了嗎?馮家那是百多畝良田啊,他們俞家統共也就這麽十來畝薄田,也就是在上河村這一畝三分地上還算是個體面人家,擱在下河村算個啥!
別看兩個村子名字差不多,離得也不怎麽遠,可事實上差別大了去了。
上河村位於小青山的山腳下,村子有一多半地方都是出產微薄的旱地,少有的水田其實也並不算肥沃。人家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可他們這兒,除了砍柴拾柴比下河村方便一些外,旁的真沒啥好的。尤其小青山上多是野獸,有本事進山打獵的,整個村子也尋不出兩個來,反而因為出產不佳,少有富戶。
整個村子不多的水田,也就俞家占了五畝,裏正家有二十來畝,還有幾戶人家湊一起也就那麽三五畝地。
可下河村就不同了,多半地方都是肥沃的水田,起碼也有兩三百畝,反而旱地少得很。更叫上河村嫉妒的是,明明兩個村子相距不遠,每年都是下河村先秋收,當然提前的日子最多也就那麽三五天的,可架不住人家有錢,年年都是雇人收割的,自家人也就做個飯送個茶啥的,就是最窮的人家,日子也沒比俞家差多少。
其實,俞家原本是能過得很好的,可誰讓他們家供養了一個讀書人呢?下河村好些人家興許並不如俞家那般富裕,可論起來,日子過得還真就不比俞家差。
只能說,人各有命,想開點兒就好了。
可惜,俞母明顯是想不開的。尤其一想到馮家那獨一個閨女原本可以說給自家二小子的,偏生那親事沒成,如今尋的這個,本身當然也不差,她再怎麽偏心眼兒,也不至於故意去禍害自個兒的親生兒子。可有馮家閨女珠玉在前,她還真就看不上自家未過門的二兒媳婦兒。
唉,等秋收之後,家裏還有兩場喜事兒要辦,一樁樁一件件,哪樣不需要花錢了?只怕就今年的精細糧食是丁點兒都別想留下來了。
再有就是,自家老三的親事恐怕還得再往後拖一拖了,起碼再拖個一兩年,等家裏緩過氣來再說吧。實在要是不成的話,就拿秋娘去換一門親,怎麽著也能省下來好幾貫錢的定禮、聘禮。
俞母邊歇邊細細盤算著,看看哪裏還能再省點兒錢,哪裏又能再摳點兒錢出來。大兒子那頭是不能省的,偏其他地方能省的又不多,盤算來盤算去的,除了讓腦仁一抽一抽的疼外,旁的啥好主意都沒。
犯愁的人還不止俞母,還有遠在深山裏的俞小滿。她愁的是該給自家二哥送點兒啥禮好呢?依著小青山一帶的習俗,身為妹子甭管是送肉還是送蛋,都是既妥當又體面的。
然而,她不想送吃食。
嗤,真要是送了,還不定便宜了誰呢!
作者有話要說:
不知道為啥,今天老打不開後臺,先更一章,等下12點還有一章。
本章4k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